UI 設計不是 “憑感覺畫圖”,而是有一套可落地的 “設計規則”—— 就像交通信號燈規范車流,這些原則能讓界面既美觀又好用,幫用戶快速看懂信息、順暢操作。很多新手設計師容易陷入 “元素堆砌” 的誤區,其實掌握幾個核心原則,就能讓作品從 “雜亂” 變 “精致”。下面結合實際設計場景,拆解 UI 設計中最關鍵的 8 個原則,幫你搭建系統化的設計思維。
對齊和網格是 UI 設計的 “基礎語法”,沒有它們,界面元素會像散落在桌上的文件,混亂難讀。核心是用 “數學邏輯” 代替 “主觀判斷”,讓元素排列有規律。

對齊的核心是 “同類元素歸位”,常見的左對齊、居中對齊、右對齊沒有對錯,但必須統一 —— 比如 APP 里所有按鈕左對齊,所有標題居中,不能混亂。
- 例子:美團 APP 的 “美食”“外賣” 等功能入口,全部左對齊排列,圖標和文字對齊線一致,用戶掃一眼就能快速定位功能;
- 避坑:不要讓按鈕 “東倒西歪”,比如一個頁面里既有左對齊按鈕,又有右對齊按鈕,會增加用戶的認知成本。
網格就像界面的 “隱形尺子”,常用的有模塊網格、分欄網格,其中網頁和 APP 設計最離不開 “柵格系統”。
- 關鍵參數:網頁常用 12 列或 24 列網格,“列” 是放元素的縱向標尺,列與列之間的空隙叫 “水槽”—— 水槽太小會讓內容擁擠,太大則會割裂信息,一般設為 16px 或 24px(根據屏幕尺寸調整);

- 應用場景:電商 APP 的商品列表頁,用 12 列網格排版,每行放 2 個或 3 個商品卡片,卡片大小、間距統一,看起來整齊又透氣,用戶滑動瀏覽時不會覺得混亂。

對比是幫用戶 “抓重點” 的核心手段 —— 通過差異讓關鍵元素(如按鈕、重要信息)從界面中 “跳出來”,避免用戶在信息海里找半天。常見的對比方式有 3 種:
不是越鮮艷越好,而是 “關鍵元素用高對比色”。比如:
- 主按鈕用品牌色(如微信的綠色、支付寶的藍色),次要按鈕用灰色 —— 用戶能立刻分清 “該點哪個”;
- 警示信息用紅色(如 “刪除” 按鈕),提示信息用藍色,避免顏色混淆導致誤操作。
文字和元素的大小、粗細差異,直接決定信息優先級。比如:
- 頁面標題用 20-24px 粗體,副標題用 16px 常規字體,正文用 14px 輕量字體 —— 用戶掃一眼就知道 “先看什么、再看什么”;
- 圖標也一樣:底部 Tab 欄的 “當前頁面圖標” 用粗線條 + 高亮色,其他圖標用細線條 + 灰色,明確當前位置。
常規元素用圓角矩形(如卡片、按鈕)保證統一,特殊元素用不同形狀突出。比如:
- 小紅書的 “關注” 按鈕用膠囊形,“私信” 按鈕用圓形,既區分功能,又讓界面有呼吸感;
- 活動入口用不規則形狀(如節日氛圍的扇形、云朵形),和常規卡片形成對比,吸引用戶點擊。
好的 UI 會 “引導用戶視線”,讓用戶不用思考就知道 “下一步看哪里”。常見的動線有 2 種,覆蓋 90% 的設計場景:
用戶視線從左上角開始,沿 “左→右→下→左→右” 的 Z 字路徑移動,適合首頁、列表頁。
- 例子:Keep 的課程列表頁,頂部是 “身體評估”“全部課程” 等入口(左→右),中間是課程卡片(下→左→右),用戶順著 Z 型動線,能快速找到想練的課程,不用來回跳轉。
用戶視線呈 F 字移動(左→右→上→下→左→右),符合人 “從左到右、從上到下” 的閱讀習慣,適合文章頁、設置頁。
- 例子:知乎的文章詳情頁,標題(左→右)、作者信息(左→右)、正文段落(上→下→左→右),用戶按 F 型動線閱讀,不會漏看關鍵信息,也不會覺得文字擁擠。
不要在界面里放太多 “干擾元素”—— 比如在文章中間插全屏廣告,會打斷 F 型動線;在首頁放太多不規則卡片,會打亂 Z 型動線,讓用戶 “迷路”。
重復不是 “復制粘貼”,而是 “相似元素有規律出現”;一致性則是 “相同功能用相同設計”,兩者結合能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,讓用戶覺得 “用起來順手”。
- 配色重復:整個 APP 只用 3-5 種主色、輔助色,比如小紅書的主色是紅色,所有按鈕、標簽都圍繞紅色展開,不會今天用紅、明天用藍;
- 元素重復:同一級別的文字用相同字體(如正文都用 “思源黑體”),同一類型的圖標用相同風格(如所有功能圖標都用線性圖標),讓界面 “看起來像一個整體”。
- 交互一致:所有 “返回” 按鈕都在左上角,所有 “確認” 按鈕都在右下角,比如微信、支付寶的操作邏輯一致,用戶換 APP 不用適應新位置;
- 反饋一致:按鈕點擊后都有 “變暗” 或 “放大” 的動效,加載時都用相同的進度條樣式,避免用戶疑惑 “點了沒反應?”。
留白不是 “浪費空間”,而是 “突出核心內容”—— 就像蘋果官網的產品頁,大面積空白圍繞產品圖,用戶的注意力會完全集中在產品上,不會被多余元素干擾。
- 內容周圍留白:按鈕內部要留 16px 左右的空白(比如 “立即購買” 按鈕,文字和邊框之間要有空隙),避免文字貼邊顯得擁擠;
- 模塊之間留白:不同功能模塊(如 “推薦商品” 和 “猜你喜歡”)之間留 24-32px 空白,讓界面分層清晰,用戶能快速區分 “這是兩部分內容”;
- 避坑:不要把界面填得太滿,比如在首頁放 10 個以上的功能入口,沒有留白,會讓用戶覺得 “壓抑”,不想繼續瀏覽。
UI 設計原則不是 “必須遵守的條條框框”,而是幫你解決問題的工具 —— 比如界面雜亂就用 “對齊和網格”,用戶找不到重點就用 “對比”,瀏覽不順暢就用 “視覺引導線”。新手設計師可以從 “對齊 + 對比 + 一致性” 這三個基礎原則練起,先保證界面 “好用”,再慢慢加入 “留白”“重復” 等細節,逐步做出既美觀又實用的設計。
要不要我幫你整理一份UI 設計原則實踐 checklist?包含 “對齊網格設置”“對比手法選擇”“動線設計要點” 等關鍵檢查項,你做設計時可以直接對照,避免遺漏核心細節。